作者:hklong 來源:齊魯網 發布時間:2016-08-26 15:23
洋樓別墅在繁華的城市中十分平常,可如果在農村建起一座樣式新穎的木質別墅,則自成亮點。
在東明縣大屯鎮青莊店村,村民孫永振利用近四個月的時間自建了一套180平方米的木質別墅,從開工建設至今,每天都會吸引不少附近村民前來參觀。
6月27日,記者見到孫永振時,他已經搭建好別墅的屋頂,準備鋪設油氈。“木質小別墅當前已經建設3個月了,再過1個月就能基本完工。”孫永振樂呵呵地說。
村莊里建起兩層小別墅
東明縣大屯鎮青莊店村村子并不大,而位于村頭的東北角,一座木質結構的兩層小別墅與旁邊紅磚青瓦的房屋相比顯得非常“另類”。
木質別墅的建造者孫永振今年26歲,他那文靜的外表下面卻有一顆“不安分”的心。從今年3月份開始,他就琢磨著在老家的宅基地上建一座小別墅,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。
“村里祖祖輩輩都住在磚瓦房里,現在我突然要自建別墅,而且還是木質的,家人當然非常反對。”孫永振說,父親孫寶余很為擔心的,是木質別墅的質量問題和防火性能。
孫永振得到大哥孫永立的支持后,家人反對建造木樓小別墅的思想才開始動搖。“通過折中的方法,別墅的地基采取傳統方法建造,地上部分就交給他們兄弟倆。”孫寶余說。
家人同意讓建木樓別墅,可如何建,建成什么樣子,則成為孫永振是否能夠實現自建別墅夢想的很大瓶頸。
“綜合全家人的想法,我花費半個多月時間,很終設計出了一座面積達180平方米,擁有2間客廳、2個衛生間和1間廚房的雙層小別墅。”孫永振說設計圖出來后,他就和大哥一塊購買木質材料。在叮叮當當聲中,木樓拔地而起。
在日本三年掌握建木樓本領
別人建座房屋至少需要10名以上的建筑工人共同協作,而孫永振建一座雙層的小別墅只他一人,村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。
“其實建造木樓和搭建積木一樣,只要材料按照標準備齊后,一根一根組裝就可以了。”孫永振笑著說,自己能如此自信,離不開在日本學習三年的木樓建造技術。
孫永振剛上大一時,暑假在一家家具廠打工,看到木板通過組裝后變成實用的家具,便對木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后來聽說有機會可以去日本學習建造木樓技術,孫永振與家人溝通后選擇放棄學業,飄洋過海去了日本。
“剛到日本時,看到當地的一兩名工人利用一周的時間就能把雙層的樓房主體建起,建房速度之快讓人感到驚訝。”孫永振說,在日本建造木樓不僅省時省料,更重要的是不會產生建筑垃圾,這又堅定了他學習這項技術的信心。
在日本,孫永振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掌握了房屋主體的建造技術,可是屋頂的搭建及防水設施卻讓他吃了不少苦。
“在日本三年間,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學習屋頂搭建,這項技術要求木條有一定的角度,在扣接方面還需要一定的精準度。”孫永振學會全部本領后,本有機會留在日本工作,他卻毅然選擇了回國。
讓更多村民住上綠色房屋
看著兒子自己在小院內建造起小別墅,孫寶余現在有時也會搭把手。
“木質別墅如今成了一個景點,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每天都有人過來參觀一下。”孫寶余笑著說,看著兒子建造的房屋得到大家的認可,他也覺得很有面子。
據了解,孫永振建造的這座木質小別墅費用不到20萬元,再加上使用的材料綠色環保,讓很多人都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孫永振告訴牡丹晚報記者,自己親手建造的這套房子將作為婚房使用。
“住木質樓房在國外發達國家非常普遍,而在我國一些沿海城市則是一種高貴的享受,我要讓鄉親們享受到貴族式高質量的生活。”孫永振自信地告訴牡丹晚報記者,他將利用學會的本領幫鄉親們建造更多的木質樓房。